“蝶翅画”是以天然蝴蝶翅膀为材料、纯手工制作的一种工艺美术画,利用蝴蝶翅膀的自然形态、色彩和花纹以及翅脉走向来构图。 丹东凤城的郭一夫是这门技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用别人做标本剩下的残翅和人工养殖的品种进行创作。 看展览一见钟情 “上世纪90年代,一次我闲来无事去看了一场展览,当时展出了几幅罗辉先生创作的蝶翅画,我一眼就被这几幅作品吸引住了。” 郭一夫说,看过展览之后,他马上就通过朋友想办法联系上了作者罗辉,通过交流,得知罗辉本来是做蝴蝶标本的,但是因为蝴蝶翅膀十分容易破碎,所以有了把破碎蝶翅再利用的想法,于是创作了蝶翅画。 郭一夫开始跟罗辉学习这门艺术,可是师傅告诉他,创作的步骤可以传授,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悟性和不断地揣摩,才是创作的精髓,这些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于是郭一夫只要一有空就跑去看师傅创作,然后再自己回家一点点琢磨。 创作分三步 练刀法花一年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钻研,郭一夫终于开始了自己的创作。 第一步也是最难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计和选材。这是由于创作材料只能是蝴蝶翅膀的局限性,所以设计草稿的最初就必须要考虑到蝶翅是否能呈现出想要的效果。 郭一夫的创作材料主要选取的是别人做标本剩下的残翅和人工养殖的品种,其中绿带翠凤蝶上翅呈长条状,有纹路,适合做动物的翅膀和人物的头发;下翅较圆,适合做动物背后的羽毛和人物衣服的裙摆。郭一夫会将手边已有的材料和最初的构思综合考虑后,先形成一个草稿,描绘在绢上。 第二步,不同于传统画作最后才装裱的做法,郭一夫创作蝶翅画会先将画框做好,然后将打了草稿的绢裱在宣纸上装裱进画框,再准备开始创作。 最后一步就是正式按照设计好的草稿开始剪贴蝴蝶翅膀了。郭一夫会用左手虎口轻轻夹住蝶翅,因为蝶翅太过脆弱易碎,所以不能直接用手指捏住,但即便是用虎口夹住,也得万分小心。剪的时候要遵循“快准稳”的原则,因为很容易就会剪裂翅膀,所以他光是寻找这个最恰当的力度就整整练习了一年的时间。剪好蝶翅之后,先通过摆放看其位置是否合适,确定后再用胶将其粘成画作。 难题有三个 劣势巧化优势 因为没有相关的美术功底,所以郭一夫在创作蝶翅画时第一个难题就是设计这一项,于是他干脆就从最基础的做起——临摹他人画作。为此他买了很多本画册,一页一页地照着人家的作品揣摩着画,学得多了,自己下笔的时候,想法自然就能从脑海中“蹦”出来。 其他两个难题则都出在原材料蝴蝶翅膀上。“一个是颜色受限太严重了,因为蝴蝶翅膀的颜色远不及颜料那么丰富,所以做每一幅画的过程基本都是一个因为原材料不断修改构思的过程。”郭一夫说,比如说红色,这一司空见惯的颜色在蝴蝶翅膀当中非常稀少,他就用相近的橘红代替。 原材料另一个难题则是蝶翅的大小问题。郭一夫表示,他能找到的蝶翅大多数比一元硬币大不了多少,需要做一个大块图案的时候就比较难办。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折中又巧妙的办法——“化整为零”,比如在他创作的蝶翅画《仕女图》中,侍女的裙摆本应是一整块,但是他换了一种方式:把小块的蝶翅叠加在一起,这样做出来的裙摆甚至还生出了一种由层次产生的灵动、翩跹之感,这个巧招一出,本来的劣势甚至转化为优势。 郭一夫研究蝶翅画已经超过10年。2014年,他的蝶翅画被录入丹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出了名的他还是没什么改变,一有时间就坐在家里摆满创作材料的桌子前练习设计等基本功,因为他觉得自己目前的程度也顶多就算触及皮毛,要想形成自己的风格还任重而道远。 |